在海洋工程領域,海洋平臺是海洋資源開發工程中的標志性設施,屬于超大型焊接鋼結構,海洋平臺用鋼作為工程結構用鋼在保證海洋設施安全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期間,我國大部海洋結構用鋼已經實現了國產化,但是產品質量較國際領先企業的產品還有較大差距。355MPa級特厚(≥100 mm)鋼板和核心部件用420MPa級高性能海洋結構用鋼仍需要進口。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海洋工程用鋼(如S355NL)的顯微組織為鐵素體+少量珠光體,全厚度方向上的低溫韌性基本能夠滿足海洋工程用鋼現用的要求,但在實際生產中存在些許問題,如鋼水純凈度偏低夾雜物顆粒粗大、連鑄坯的冷卻及矯直過程中表面容易出現裂紋、大厚度鋼板厚度方向晶粒尺寸不均勻等,導致部分鋼板出現低溫沖擊韌性不合格的現象。此外,為了滿足海洋油氣資源的開采向深海、極地環境發展要求,需要不斷開發強度級別更高的新鋼種,同時還需對新鋼種開展全面的服役性能研究,積累服役性能數據,確保服役安全。
未來幾十年,自升式海洋平臺建造數量大,并且需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水深,具備在南海較深海域鉆井的能力。另外,鑒于海洋平臺廣泛應用在波浪、海潮、風暴及寒冷流冰等嚴峻的海洋工作環境中,支撐總重量超過數百噸的鉆井設備,高強度一直是海洋用鋼發展的方向,較高的強度不僅能增加平臺承載能力,還可以降低平臺重量,節約建造成本。高強輕量化是海洋平臺用鋼的主要發展趨勢,是實現海洋平臺經濟性與安全性統一的有利手段。隨著海洋油氣開發不斷向深水發展,海洋平臺用鋼的厚度不斷增加,60 mm 以上的特厚板應用越來越普遍,最高厚度可達249mm。特厚板生產技術難度大,易出現力學性能不均勻、焊接熱影響區脆化、焊縫開裂、層狀撕裂、疲勞性能差等問題。中海油十四五規劃中的重大工程之一就是將采用60mm以上大厚度420MPa級別的高強鋼建設新一代海洋平臺,因此,開發復雜環境用的大厚度高強韌海洋工程用鋼實現示范應用,不僅為湘鋼海洋工程用鋼領域保持領軍地位奠定基礎,而且為推動我國海洋平臺用鋼的升級換代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