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用鋼
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主要包括煤的氣化、液化、干餾以及焦油加工和電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學加工過程。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并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
煤化工是指以煤為原料,經化學加工使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化學品的過程。主要包括煤的氣化、液化、干餾以及焦油加工和電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學加工過程。煤中有機質的化學結構,是以芳香族為主的稠環為單元核心,由橋鍵互相連接,并帶有各種官能團的大分子結構,通過熱加工和催...
核電用鋼的種類繁多,主要包括碳鋼、不銹鋼、合金鋼、鎳基材料等。12這些鋼材在核電站中應用于各種設備和組件,例如反應堆殼體、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具體來說,有Mn-Ni-Mo系低合金高強度鋼、A508-3、A533(B、D)、16MND5、18MND5、20MND5、SA533、20HR、20MnHR、16MnHR等。12此外,核電主管道通常采用18-8型奧氏體不銹鋼...
鎳基合金是指在650~1000℃高溫下有較高的強度與一定的抗氧化腐蝕能力等綜合性能的一類合金。按照主要性能又細分為鎳基耐熱合金,鎳基耐蝕合金,鎳基耐磨合金,鎳基精密合金與鎳基形狀記憶合金等。高溫合金按照基體的不同,分為:鐵基高溫合金,鎳基高溫合金與鈷基高溫合金。其中鎳基高溫合金簡稱鎳基合金。鎳基合金主要分類...
N08810屬于美標鎳合金薄板、中厚板,執行標準:ASTM B409-2006N08810具有很好的耐還原、氧化、氮化介質腐蝕以及耐氧化還原交替變化介質腐蝕的性能,且在高溫長期應用中具有高的冶金穩定性。由于(Al+Ti) 的含量不高于0.7% ,在600℃以上具有很好的抗拉強度,并且在700℃以下長時間工作時仍然具有較好的韌性。UNS N08120合金是...
30CrMnMoRE鋼板的簡介:30CrMnMoRE鋼板屬于高強度高韌性鋼板,也稱裝甲防彈鋼板,代號603。常用于制造裝甲車輛防彈用鋼板及部分特種工業設備用結構件等,適用防炮彈型號2018116,2011651,IJ-412。同類鋼板牌號還有:30CrNi2MnMoRE(代號617)和30CrNi3MoV(代號675)。30CrMnMoRE鋼板介紹:30CrMnMoRE鋼板是舞鋼科技部軍工所...
9NI(9%Ni鋼)是1944年開發的W(Ni)一9%的中合金鋼,由美國國際鎳公司的產品研究實驗室研制成功,它是一種低碳調質鋼,組織為馬氏體加貝氏體。9Ni鋼板,又稱06Ni9DR低溫容器鋼板06Ni9DR執行標準和成分性能詳解,是一種低溫壓力容器鋼板,主要用于低溫儲罐,LNG船舶及儲罐等低溫設備的制造。液化天然氣(LNG)動力汽車運輸船—...
關于對的力學性能影響的研究很多,但是關于粒度對材料的耐腐蝕性能的研究并不常見。本文綜述了幾種常見鋼材、有色金屬及合金的品粒大小與其耐腐蝕性能之間的關系:某些鋼和鋁一般隨著基體材料品粒度的減小。其耐腐蝕性能增強:銅、鎂一般隨著基體材料品粒度的減小,其耐腐蝕性能減弱。分析并總結了相關的腐蝕機理。建議...
冷軋鋼和熱軋鋼的區別...
全國各大鋼鐵廠分布地圖我國各省鋼鐵廠產能匯總及分布圖我國東部沿海各鋼鐵廠產能及分布圖鋼廠安全生產十大定律1. 不等式法則10000-1≠9999,安全是1,位子、車子、房子、票子等等都是0,有了安全,就是10000;沒有了安全,其他的0再多也沒有意義。2. 九〇法則90%×90%×90%×90%×90%=?(59.049%)...
1970年05月 國家計委、國家冶金工業部立項建設河南舞陽特厚板鋼鐵聯合企業,一期工程設計年產50萬噸鋼、40萬噸鋼板、60萬噸鐵,投資概算67988萬元,簡稱平舞工程。1973年09月平舞工程動工興建。1973年04月舞陽鋼鐵公司正式成立。1979年09月國...
最新版容器板理論計重厚度附加值(GB/T709-2019)...
表示晶粒大小的尺度叫晶粒度,常用單位體積(或單位面積)內的晶粒數目或晶粒的平均線長度(或直徑)表示。工業生產上采用晶粒度等級來表示晶粒大小。標準晶粒度共分12級:1~4級為粗晶粒,5~8級為細晶粒,9~12級為超細晶粒度。鋼的晶粒度金屬結晶時,每個晶粒都是由一個晶核長大而成的,因此晶粒的大小取決于晶核的數目和晶粒長大速度的相對大小。晶核的數目用形核率表示。形核率越大,單位體積中晶核的數目越多,晶粒越細小。長大速度越小,長大過程中形成的晶核批次越多,晶核數目越多,因而晶粒越細小。反之,形核率越小而長大速度越大,則晶粒越粗大。因此晶粒度的大小取決于形核率N和長大速率G之比,比值蕓N/G越大,晶粒越細小。單位體積中的晶粒數目ZV為 ZV=0.9(N/G)3/4單位面積中的晶粒數目ZS為 ZS=1.1(N/G)1/2由此可見,可以通過促進形核而抑制長大的措施細化晶粒,反之,抑制形核而促進長大的方法可以粗化晶粒。 基本概念 晶粒度晶粒大小的度量稱為晶粒度。通常用長度、面積、體積或晶粒度級別數等不同方法評定或測定晶粒大小。使用晶粒度級別數表示的晶粒度與測量方法和計量單位無關。實際晶粒度實際晶粒度是指鋼在具體熱處理或熱加工條件下所得到的奧氏體晶粒大小。實際晶粒度基本上反映了鋼件實際熱處理時或熱加工條件下所得到的晶粒大小,直接影響鋼冷卻后所獲得的產物的組織和性能平時所說的晶粒度,如不作特別的說明,一般是指實際晶粒度。本質晶粒度本質晶粒度是用以表明奧氏體晶粒長大傾向的晶粒度,是一種性能,并非指具體的晶粒。根據奧氏仁晶粒長大傾向的不同,可將鋼分為本質粗晶粒鋼和本質細晶粒鋼兩類。測定本質晶粒度的標準方法為:將鋼加熱到930℃±10℃,保溫3h~8h后測定奧氏體晶粒大小,晶米度在1級~4級者為本質粗晶粒鋼,晶粒度在5級~8級者為本質細晶粒鋼。加熱溫度對奧氏體晶粒大小的影響見圖1。一般情況下,本質細晶粒鋼的晶粒長大傾向小,正常熱處理后獲得細小的實際晶粒,淬火溫度范圍較寬,生產上容易掌握,優質碳素鋼和合金鋼都是本質細晶粒鋼。本質粗晶粒鋼的晶粒長大傾向大,在生產中必須嚴格控制加熱溫度。以防過熱晶粒粗化。值得注意的是加熱溫度超過930℃。本質細晶粒鋼也可能得到很粗大的奧氏體晶粒。甚至比同溫度下本質粗晶粒鋼的晶粒還粗。平均晶粒度和雙重晶粒度實際情況下,金屬基體內的晶粒不可能完全一樣大小,但其晶粒大小的分布在大多情況下呈近似于單一對數正態分布,常規采用“平均晶粒度”表示。對于某些金屬在一定的熱加工條件下晶粒大小的分布。由于晶粒大小與性能相關,因此正確反映晶粒大小及分布是必需的。對于晶粒尺寸符合單一對數正態分布的樣品,可用GB/T 6394—2017《金屬平均晶粒度測定方法》(等效用ASTM E112標準)測定其平均晶粒度或用ASTM E930—1999(2007)測定其最大晶粒度。當晶粒大小呈池形態分別時,則用GB/T 24177 2009《重晶粒度表征與測定方法》(等同采用ASTM E1181—2002《表雙重晶粒度的標準測定方法》)來測定雙重晶粒度。 評級 GB/T 6394—2017規定了鋼的晶粒度測定方法。標準規定了在顯微鏡下測定鋼的奧氏體(本質)晶粒度和實際晶粒度的方法。測定鋼的奧氏體本質晶粒度是將一定尺寸的試樣(一般Φ10~20mm)加熱到930℃±10℃,保溫一定的時間(一般為3h),用不同的方法達到顯示930℃時奧氏體晶界的目的。通常應用的方法有滲碳法,它是利用表面滲碳的方法讓奧氏體晶界上析出碳化物網絡,然后根據碳化物網絡的大小評定晶粒度大小。對于亞共析鋼可使用網狀鐵素體法,它是根據不同冷卻速度下使鐵素體沿晶界析出呈網狀,利用網狀鐵素體的大小評定奧氏體的晶粒度。對于過共析鋼常使用加熱緩冷法,將鋼樣先加熱到930℃±10℃,保溫3h后降溫,冷卻至600℃出爐,然后根據碳化物沿奧氏體晶界析出的網絡測定鋼的晶粒度。另外,根據不同鋼種的要求,還有氧化法、晶粒邊界腐蝕法、真空法網狀珠光體(屈氏體)法等。鋼的實際晶粒度是直接在交貨狀態鋼材或零件上切取試樣,不經過熱處理直接測定。當直接觀察難以分辨奧氏體晶粒邊界,無法測定晶粒大小時,根據雙方協議,試樣可經適當熱處理后再進行測定。鋼的晶粒度評級圖見圖2。在鋼鐵材料中,常見的就這8個級別,其中1~3號被認為是粗晶粒,4~6號為中等晶粒,7~8號為細晶粒。在過熱的情況下可以出現粗于1號的晶粒,它們分別用0號、一1、一2、一3號表示,細于8號的晶粒用9、10、1 1、12表示。 檢驗 晶粒度檢驗是借助金相顯微鏡來測定鋼中的實際晶粒度和奧氏體晶粒度。實際晶粒度是指出廠鋼材上截取試樣所測得的晶粒大小;奧氏體晶粒度是指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并保溫足夠時間,鋼中奧氏體晶粒大小。晶粒度檢驗方法有:滲碳法:將試樣在930℃±10℃保溫6h,使試樣表面獲得1mm以上的滲碳層。滲碳后將試樣爐冷到下臨界溫度以下,在滲碳層中的過共析區的奧氏體晶界上析出滲碳體網,經磨制和浸蝕后便顯示出奧氏體晶粒邊界。這種方法適于滲碳鋼。氧化法:將試樣檢驗面拋光,然后將拋光面朝上放入加熱爐中,在860℃±10℃加熱1h,然后淬入水中或鹽水中,經磨制和浸蝕后便顯示出由氧化物沿晶界分布的原奧氏體晶粒形貌。這種方法適用于碳含量為0.35%~0.60%的碳鋼和合金鋼。網狀鐵素體法:將碳含量不大于0.35%的試樣在900℃±10℃、碳含量大于0.35%的試樣在860℃±10℃加熱30min,然后空冷或水冷,經磨制和浸蝕后沿原奧氏體晶界便顯示出鐵素體網。這種方法適用于碳含量為0.25%~0.60%的碳鋼和碳含量為0.25%~0.50%的合金鋼。直接淬火法:將碳含量不大于0.35%的試樣在900℃±10℃、碳含量大于0.35%的試樣在860℃±10℃加熱60min,然后淬火,得到馬氏體組織,經磨制和浸蝕后顯示奧氏體晶界。為了清晰顯示晶界,在腐蝕前可在550℃±10℃回火1h。這種方法適用于直接淬火硬化鋼。網狀滲碳體法:將試樣在820℃±10℃加熱,保溫30min以上,爐冷到下臨界點溫度以下,使奧氏體晶界上析出滲碳體網。經磨制和浸蝕后顯示奧氏體晶粒形貌。這種方法適用于過共析鋼。網狀珠光體法:采用適當尺寸的棒狀試樣,加熱到規定的淬火溫度,保溫后將試樣的一端在水中淬火,經磨制和浸蝕后可以看到細珠光體網顯示出的奧氏體晶粒形貌。這種方法適用于其他方法不能顯示的過共析鋼。 鋼的晶粒度控制措施 細化晶粒是提高金屬力學性能的重要途徑之一,工業生產中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提高金屬的過冷度形核率和長大速率都與過冷度有關,增大結晶時的過冷度,形核率和長大速率均隨之增大,但兩者的增大速率不同,形核率的增長率高于長大速率的增長率。在一般金屬結晶的過冷范圍內,過冷度越大,N/G的比值越大,晶粒越細小。增大過冷度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液態金屬的冷卻速度,例如在鑄造生產中可以采用金屬型或石墨型代替砂型、局部增加冷鐵、增大金屬型的厚度、降低金屬型的預熱溫度、減少涂料層的厚度、采用水冷鑄型等措施來提高鑄件的冷卻速度。進行變質處理用增大過冷度的方法細化晶粒只對小型或薄壁的鑄件有效,對于形狀復雜的鑄件,往往不允許過大地提高冷卻速度。為此,生產上廣泛采用變質處理工藝來細化晶粒。所謂變質處理就是在液態金屬中加入孕育劑或變質劑(形核劑),以增加異質核心的數量,促進非自發形核的進行,從而細化晶粒和改善組織。在生產中常采用高熔點的固體微粒作為形核劑。例如,在鋁合金液體中加入鈦、鋯,在鋼液中加入鈦、釩、鋯等,都可使晶粒細化。在鑄鐵中加入硅鐵或硅鈣合金能使組織中的石墨變細。還有一類變質劑,雖不能提供結晶核心,但能附著在晶體的結晶前沿,起到阻止晶粒長大的作用,因此又稱為長大抑制劑。例如,在鋁硅合金中加入鈉鹽,使鈉在硅的表面富集,降低硅的長大速度,阻礙粗大硅晶體的形成,便能獲得細化的合金組織。 附加振動和攪拌對即將凝固的金屬進行振動或攪拌,一方面可以從外界輸入能量促進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可使金屬在結晶初期形成的晶粒破碎,以增加晶核數目。達到細化品粒的目的。進行振動或攪拌的方法很多,目前已采取的方法有機械攪拌、電磁攪拌、音頻振動及超聲波振動等。利用機械或電磁感應法攪動液穴中的液態金屬。增加了液態金屬與冷凝殼的熱交換,使液穴中液態金屬溫度降低,過冷度增大,同時破碎了結晶前沿的骨架,出現大量可作為結晶核心的枝晶碎塊,從而使晶粒細化。超聲波具有獨特的聲學效果,在金屬或合金的凝固過程中,如果施加超聲波振動,鑄錠的凝固組織就會從粗大的柱狀品變成均勻細小的等軸晶,同時鑄錠的宏觀偏析及微觀偏析也得到了改善。超聲波振動可在液相中產生空化作用,形成空隙,當這些空隙崩潰時,液體迅速補充,液體流動的動量很大。產生很高的壓力。當壓力增加時,凝固的合金熔點溫度也要增加,從而提高了凝同過冷度,造成形核率的提高,使晶粒細化。同時超聲波振動還會使枝晶破斷,進而成為多而細小的晶核。晶粒計數單位面積中晶粒的數量與晶粒的尺寸有關,晶粒的大小對金屬的拉伸強度、韌性、塑性等機械性質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晶粒的計數在金相分析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所謂填充剔除計數法,就是根據行或列掃描圖像,當第一次碰到一個物體(白色)時,計數器加一,且將該物體填充為別的顏色(黑色),以后再掃描到該物體時,掃描程序不再將其當作物體,即該物體在一次計數后就被剔除,從而保證了該物體被計數一次。由于細化后的晶界是八連通的網狀線條,因此,應用填充剔除計數法時,必須注意選用四連通的方式填充晶粒。晶粒度估算金屬晶粒的尺寸(或晶粒度)對其在室溫及高溫下的機械性質有決定性的影響,晶粒尺寸的細化也被作為鋼的熱處理中最重要的強化途徑之一。因此,在金屬性能分析中,晶粒尺寸的估算顯得十分重要。晶粒度級別指數:晶粒度是晶粒大小的量度。通常使用長度、面積或體積來表示不同方法的評定或測定晶粒大小。而使用晶粒度級別指數表示晶粒度與測量方法使用單位無關。晶粒度級別數G (grain-size number)晶粒度級別數G可以分為兩類:1、顯微晶粒度級別數G micro-grain size number G 。 在100倍下645.16平方毫米面積內包含的晶粒個數N與G有如下關系:N=2G-12、宏觀晶粒度級別數Gm micro-grain size number Gm。在1倍下645.16平方毫米面積內包含的晶粒個數N與G有如下關系:N=2Gm-1 [5]...
1、什么是探傷鋼材中的探傷指的是無損探傷,就是在不損壞鋼材本體、不影響鋼材使用的情況下,利用物理方法探測鋼材的表面(肉眼無法發現或很難的小缺陷)和內部的裂紋或缺陷。舉個類似的例子講:人生病時候,要去醫院做透視、X光線拍片、或者B超檢查,鋼材內部如果有缺陷,特別是螺旋焊接鋼管,因為焊縫在焊接時可能存在氣孔...
世界各國鋼鐵產量(1967-2020)...
我們這里說的是并不是保爾·柯察金在完全癱瘓和雙目失明后那鋼鐵般的意志,而是真正的鋼鐵是如何被煉制出來的。很多人都知道,所有的鋼鐵在最初都只是地下一堆或泛紅、或發黑的石頭,也就是鐵礦石。但是在經過一番操作之后,這些石頭就變成了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這樣的轉變過程是神奇的。至少對于那些好奇心重的人來說是神奇的,比如我。大概是十幾年前,我流落山西,主要在產煤區和鐵礦區生活。既然產煤和出鐵礦,那周邊的洗煤廠、焦化廠以及鐵廠是必不可必的。所以,在那個時候接觸了大量的煉鐵以及鐵廠人員。我這個人好奇心特別重,為了觀察煉鐵過程,我趴人家渣鐵堆上裝成撿渣鐵的無數次被人家驅趕。后來自己也跟朋友搞過小煉鐵爐,不過都很久了,現在這些小煉鐵爐是不允許煉制的。那么,鋼鐵究竟是怎么煉成的呢?是怎么從一堆礦石變成一塊塊成型鋼或者鋼筋的呢?我們分別來說一下。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的不是數據,而是具體的流程。Ⅰ:從礦石到生鐵不管是任何鋼材,其前身都是生鐵。所以,成為鋼材的首要條件是把礦石煉成生鐵。很多人想象中認為,無非就是個煉制,直接把從地下挖出來的鐵礦投進煉鐵爐煉制就行了,出來不就是生鐵嗎?事情當然不會這么簡單,當礦石從地下被挖出后首先會被篩選,也就是選礦。這里面分著高低品味,不能摻雜在一起。能直接進爐的塊形鐵礦石并不多,大多都要經過粉碎。也就是說,這些被選出來的礦分門別類后,各種品味會被粉碎成鐵礦沫堆在一起進行第一步的煉制,這一步叫“燒結”。每個鐵廠都會有個燒結車間,一些簡陋的鐵廠是直接在某個空曠的地方進行燒結。這些礦粉和燃料以及溶劑摻在一起堆成一堆,點燃后使其成為燃燒狀態,目的是可以讓燃料更好地燃燒。當燃燒盡后,這些礦粉也凝結在了一起,這時候才進煉鐵爐。這些投入煉鐵爐的鐵礦會被加入一些東西,其目的是為了不“煉爐”。什么叫煉爐呢?我們都知道,這一步的煉制是需要把燒結成塊的鐵礦給煉成鐵水,這些火紅的鐵水溫度非常高,它們會粘結在煉鐵爐上。所以,得有東西使它們和煉鐵爐分離,也就是使它們無法粘在煉鐵爐上。所以,人們會跟隨著這些燒結的鐵礦石一起投入一些東西,比如“白云石”。白云石同樣也是一種礦石,一般都是青白色,藏在大山之中,凡有鐵礦的地區,必有白云石礦。這種礦石非常脆,而且層次分明,一旦發現這樣的礦,大多都是滿山礦。也就是說,在一座山里發現了白云石,那這座山內部大多都是這樣的石頭。所以,白云石的礦洞都非常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一個礦洞的內部走道空間,可以直接讓車在里面掉頭,又高又寬。像是煤礦鐵礦什么的都是進去小型車,這些白云石開采時,都是130貨車直接進去拉,可以想象里面的空間有多大。這些白云石有分離鐵水和鐵爐的作用,使融化的鐵水不沾煉鐵爐。當融化完成后,會從出水口流入,流入一個個模子里,這就是生鐵,大部分的地方以及鐵廠都叫面包鐵。而鐵水流出后,剩下的渣子被傾倒運出,這就是鐵渣,一些地方修路會用到這些東西。這些鐵渣上會有流不盡的鐵水粘附,所以會有人在這些廢料上撿拾,這些東西叫渣鐵,我就撿過,不過主要還是為了觀察鐵廠煉鐵。面包鐵是所有生鐵被煉出來的最初樣子,其實金磚最初的樣子也是這樣。這些面包鐵有一部分被用于直接生產各種用具,比如生鐵制成的農機剎車鍋、人們吃飯用的大鐵鍋,這些都是由面包鐵直接化開后再進入特制的模子制成。其質地非常脆,因為雜質多,所以容易斷裂和破碎。但大部分還是被煉制成了鋼。Ⅱ:從生鐵到鋼材我們上面說了,生鐵里面雜質非常多,想成為鋼材或者熟鐵,就得進行提純。因為這些雜質太多的生鐵是經不住鍛造的,沒有韌性。和礦石煉制生鐵一樣,生鐵想要成為熟鐵或者鋼,需要再一次化成鐵水,只不過這里需要的溫度要高得多。說白了,生鐵變成鋼的過程,就是個去除雜質、提純過濾的過程。在生鐵變成鐵水提純的過程中,需要用到一個特殊的東西叫“轉爐”,這個東西可以在旋轉中帶動里面的鐵水,鐵水翻滾的過程中,無數的氧氣會被吹入,鐵水中的雜質在氧氣的吹入下被高溫氧化,同時又升高了轉爐中的自身溫度。經過第一步轉爐的升溫后去除雜質后,出來的鐵水會被清洗,你沒有看錯,就是清洗。鋼水和鋼液附著物被沖洗,以求達到更高的純度。當然了,具體過程非常復雜,并不像我們說得這么簡單。這一步叫“爐外精煉”。經過爐外精煉后的鐵水其實已經是鋼水了,但里面仍然還有雜質以及氣泡,這些雜質和氣泡都需要去除,以求達到純鋼的要求,這個時候需要把鋼水表面形成真空,這一步叫“抽氣”。真空的鋼水表面,氣泡破裂后消失,雜質一點點被提出。這個時候的鋼水基本上純凈,這些純凈后的鋼水需要被攪拌,但攪拌的過程中,鋼水已經嚴重降溫,需要再一次被加熱。加熱冷卻后會成為標準鋼嗎?并不是的,還需要進行精煉。所謂的精煉,也就是在加熱后把不同配比原料噴入鋼水中來達到精煉的目的。這些被精煉的鋼水被倒入模子中后成為“鋼錠”。而各類的合金鋼是在此基礎上噴入不同的合金原料煉出來的。這里不再過多贅述。Ⅲ:總結礦石到鐵有四步,分別是粉碎、燒結、投爐煉制、出鐵。生鐵到鋼有這么幾步,分別是:預處理、轉爐煉鋼、爐外精煉、抽氣、攪拌、加熱、出鋼。我們這里沒有提任何的數據,只是說了礦石到生鐵以及到鋼的流程,基本上是一線操作流程。當然了,如果有對具體數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鋼鐵冶金概論》。在技術日新月的今天,很多新技術取代了傳統煉鋼法。但是,這些都是藝術上的代差,鋼從遙遠的古代就被人們重視和鍛造,這其中經歷了艱難的過程,我國最早的煉鋼可以追溯到漢朝,可見歷史之悠遠。相信在技術進步的未來,還會有新的煉鋼法出現,但不管怎么變,從零到了一,才有一到一百甚至是無限,您覺得呢?...
鋼的主要元素除鐵、碳外,還有硅、錳、硫、磷等。鋼的分類方法多種多樣,...